【一技之长】
|
【一言为重】
王安石是北宋一位大政治家、文学家,更是著名的改革家。他十分推崇秦朝的“商鞅变法”,曾在《商鞅》这首诗中热情歌颂商鞅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
诗中的“一言为重百金轻”,指的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。
公元前356年,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商鞅(约前390一前338)在秦孝公支持下,在秦国推行变法。商鞅变法的事情在全国立刻传开了,朝廷大臣都纷纷反对,认为这是惑乱民心,破坏祖制。而秦国的老百姓从未经历过这种事情,对商鞅变法也持怀疑的态度。
在新法将要公布时,商鞅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,表示实行新法的决心,他就在京都南门外边,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,并贴出告示说:谁要是能把这根木柱由南门搬到北门,就给十金(秦时以二十两为一金)的赏钱。开始,人们都十分怀疑,做这件事太容易了,都说:“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,肯定是骗人的。”于是,谁也没有去搬。看到这种情况,商鞅又宣布:能搬者,赏五十金。终于,有一个人大着胆子把木柱搬到了北门,商鞅果然给了他五十金的赏钱。其他人看见了,都非常后悔自己没去试。经过这件事,大家都相信了官府。
从此,商鞅重然诺、守信用、说话算数的说法就在广大民众中传开了。人们对他很信服,他公布的政令法令也因而都能得到贯彻执行。后来商鞅的变法进行地很成功,秦国因此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。
后来,人们就用“一言为重”来比喻一个人信守诺言。
【李代桃僵】
出自《乐府诗集·鸡鸣》:“鸡鸣高树巅,狗吠深宫中。荡子何所之,天下方太平。刑法非有贷,柔协正乱名。 黄金为君门,璧玉为轩堂。上有双樽酒,作使邯郸倡。刘王碧青甓,后出郭门王。舍后有方池,池中双鸳鸯。鸳鸯七十二,罗列自成行。鸣声何啾啾,闻我殿东厢。兄弟四五人,皆为侍中郎。五日一时来,观者满路傍。黄金络马头,何煌煌。桃在露井上,李树在桃旁,虫来啮桃根,李树代桃僵。树木身相代,兄弟还相忘!”
这首诗说的是:汉代鼎盛时期,下繁荣而刑法无情。有一个家庭,楼阁富丽堂皇,美女陪酒弹唱,后院灵池鹤鸣,鸳鸯游哉成行一户人家有兄弟四五人,都在一个大官的家中做仆人。每隔五天,他们会回家团聚一次。他们用金子装饰马匹和衣服,吸引了许多路人来看。五人互不相让,相互比较谁的排场大。但是,兄弟中有人作乱而被处罚,其余兄弟中居然没有一人站出来帮一帮。井边之桃树与李树相依为伴,虫蛀桃树,往往李树代桃树受蛀而枯萎僵。李树尚能够以身代为提醒,他们兄弟之情谊连李树都赶不上。
“李代桃僵”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。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。
【乐极生悲】
战国时期,齐国有个叫淳于髡的人。他幽默机智,能说会道,给齐威王出过许多好主意,并且成功出使了许多其他的国家。
公元349年,楚国派出大批军队攻打齐国。齐威王叫淳于髡去赵国请求帮助。于是他带着许多贵重的礼品去了赵国。赵王见了礼物十分高兴,派了十万士兵去援助齐国。那天晚上,楚王得到这消息,马上撤回了自己的军队。
齐威王松了一口气,十分满意淳于髡的表现,并决定设宴为他庆功。在宴会上,齐威王问淳于髡:“先生你喝多少酒会醉?”淳于髡知道齐王有整晚饮酒的坏毛病,于是决定借这个机会劝诫他。他幽默地回答说:“我喝一升酒会喝醉,喝一百升酒也要喝醉。”
齐威王听了很奇怪。他问:“你喝一升已经醉了,怎么还能喝一百升呢?”
淳于髡就告诉齐王,在不同的情况下他的酒量会不一样。他说:“喝酒让我想到一句古话:喝醉了酒,人就没了理智,太开心了,会发生悲惨的事。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。不论你做什么,超过了限度,往往适得其反。”
齐威王知道淳于髡在劝诫他,回答说:“你说得对,我会接受你的建议的。”
从那以后,齐威王改掉了整晚饮酒作乐的坏习惯。
公元349年,楚国派出大批军队攻打齐国。齐威王叫淳于髡去赵国请求帮助。于是他带着许多贵重的礼品去了赵国。赵王见了礼物十分高兴,派了十万士兵去援助齐国。那天晚上,楚王得到这消息,马上撤回了自己的军队。
齐威王松了一口气,十分满意淳于髡的表现,并决定设宴为他庆功。在宴会上,齐威王问淳于髡:“先生你喝多少酒会醉?”淳于髡知道齐王有整晚饮酒的坏毛病,于是决定借这个机会劝诫他。他幽默地回答说:“我喝一升酒会喝醉,喝一百升酒也要喝醉。”
齐威王听了很奇怪。他问:“你喝一升已经醉了,怎么还能喝一百升呢?”
淳于髡就告诉齐王,在不同的情况下他的酒量会不一样。他说:“喝酒让我想到一句古话:喝醉了酒,人就没了理智,太开心了,会发生悲惨的事。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。不论你做什么,超过了限度,往往适得其反。”
齐威王知道淳于髡在劝诫他,回答说:“你说得对,我会接受你的建议的。”
从那以后,齐威王改掉了整晚饮酒作乐的坏习惯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