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22 August 2017

张曜拜妻为师 | 听故事学国学第 5 期



学  国  学




◆ 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

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,而不好好教育,是父母的过错。只是教育,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。

◆ 子不学,非所宜。幼不学,老何为。

小孩子不好好学习,是很不应该的。如果少年时不努力读书学习,长大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?



悟  道  理


清朝时,有这样一位大官,他的名字叫张曜(yào),他在镇压捻(niǎn)军中建立了很多功绩,清朝赐予了他官职,但是有御史参奏张曜“目不识丁”。因此朝廷将张曜降为总兵。张曜对此耿耿于怀,发誓要精通文墨。于是他决定找一个老师。

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,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。妻子说:要教是可以的,不过要有一个条件,就是要行拜师之礼,恭恭敬敬地学。张曜满口应承,马上穿起朝服,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,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。

从此以后,凡公余时间,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。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,他就躬身肃立听训,不敢稍有不敬。与此同时,他还请人刻了一方“目不识丁”的印章,经常佩在身上自警。几年之后,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。

后来,他在山东做巡抚时,又有人参他“目不识丁”。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。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。张曜在山东任上,筑河堤,修道路,开厂局,精制造,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。

因为他勤奋好学,死后皇帝谥他为“勤果”。官至山东巡抚,一等轻车都尉兼云骑尉,加尚书衔,一生为国为民,是个难得的能员干吏。

张曜因为小时候没有好好读书,长大后仕途遭到了瓶颈,好在他虚心好学,最后从一个“目不识丁”的粗人,变成了“满腹经纶”的尚书。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张曜小时候如果有条件能多读书,那么他之后的成就肯定更高。

“幼不学,老何为”和我们熟知的抗金英雄岳飞的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是一个道理,“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,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。”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哟。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BM - Peribahasa 25

Cermat Semasa Banyak, Jimat Semasa Sikit